車訊|白牌仿賽輕檔怎麼選?Yamaha YZF-R15 V3/V4 vs Honda CBR150R vs Suzuki GSX-R150
發表於 2022-01-28 作者:hymmoto 瀏覽:2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Line

自2017年Suzuki台鈴以實惠的價格引進小阿魯GSX-R150,白牌輕檔車市場的熱度就此被引爆,後續Honda CBR150R、Yamaha YZF-R15 V3等重量級車款也接續加入戰局,就在今年初,改款為R15 V4/R15M的正式抵台,也讓買家們陷入選擇困難,究竟該買哪一台最適合自己,因此接下來就由HYMMOTO.TW帶你分析R15 V3、V4、CBR150R和GSX-R150四車的引擎動力、懸吊規格、特殊配備、價格等,協助你選擇愛車吧!

動力規格比一比!

單從引擎的形式來看,四台車皆是水冷四行程單缸引擎,有著輕快靈敏的油門反應,細節部分,不管是V3還是V4,Yamaha YZF-R15的引擎都是SOHC單頂置凸輪軸的配置,能夠在低轉速時有較充沛的扭力輸出,搭配VVA可變汽門技術,讓高轉速的動力延伸性更佳,減少加速時「氣虛」的狀況。

R15 V3/V4/M都是使用相同的155c.c.水冷四行程單缸引擎。
雖然是SOHC單頂置凸輪軸的結構,但R15透過VVA可變汽門技術提升動力延伸性。

而Honda CBR150R和Suzuki GSX-R150則是採用DOHC雙頂置凸輪軸,能夠在高轉速時產生更強勁的動力,小阿魯就成功以147c.c.的排氣量榨出了四台車中最大的19.2 PS軸馬力配上最輕的136kg整備重量,峰值轉速10,500rpm也是級距之最,可惜在低轉時動力反應較為疲軟,但仍瑕不掩瑜。

19.2 PS的馬力數據為同級車最大。
DOHC雙凸輪軸的引擎能夠在高轉速時有更好的動力表現。

相比之下CBR150R雖然是DOHC的構造,不過原廠調校相對溫和,峰值扭馬力轉速為四車中最低,且14.4Nm的最大扭力在7,000rpm即可輸出,相比其他三台在低轉速域的加速表現更為凸出。四台車的動力規格詳細數據請見最下方表格。

CBR150R貫徹本田車系好上手的特性,動力表現不慍不火。
7,000rpm即可達到峰值扭力,對市區騎乘來說相當方便。

誰才是操控之王?

Yamaha YZF-R15 V3/V4

講完動力部分,接下來看看影響各車款的懸吊、制動及車架配置:R15 V3(總代理版)和V4分別使用41mm正立式前叉和37mm倒叉,後避震配備的則是鋁合金搖臂及單槍多連桿避震器,過去倒叉版的R15 V3曾有車友傳出前叉漏油的通病,後續V4是否有改善仍待觀察;制動部分為前雙活塞卡鉗配282mm固定碟,後單活塞卡鉗配220mm固定碟,正叉版V3與V4皆有配備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。

R15 V3有分為正叉版及倒叉版,台灣總代理所引進的是正叉版。
R15標配鋁合金後搖臂,M版還有銀色拋光處理。
R15 V3與V4的煞車配備並無差異。

V3和V4兩車骨架都使用Yamaha當家的Deltabox車架,提供R15穩定而不失靈活性的操駕反應,級距中最長的1,325mm軸距跟後140寬胎也讓穩定性提升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座高高達815mm,購車前記得試跨看看確定自己能不能駕馭。

粗壯的DeltaBox車架是Yamaha仿賽車系常見的設計。
胎寬為140,比CBR150R和小阿魯都來得寬。
座高合不合適,可能需要試跨才會知道了。

Honda CBR150R

Honda CBR150R原廠給的前後懸吊也是誠意十足,前避震為Showa SFF-BP 37mm倒立式前叉,彈簧和阻尼分離可獨立作動,後避震為Pro-Link中置多連桿避震,避震反應中規中矩,但好夾的金屬油箱是一大特色;制動部分為前單向雙活塞和後單活塞,原廠無公布碟徑,台灣引進的版本皆有配備ABS。

CBR150R在改款後外型看齊CBR250RR,配備也同步升級。
前叉升級為彈簧和阻尼分側放置的Showa SFF-BP 37mm倒立式前叉。
後單槍避震器,具有Pro-Link多連桿結構。
原廠未公布碟盤尺寸。

CBR150R使用鋼管鑽石車架,軸距為介於R15和小阿魯之間的1,310mm,後輪胎寬為130,雖然操控回饋上沒有R15那般的「穩」,但表現也是相當不錯,另外,CBR150R座高只有782mm,對於第一次接觸檔車的騎士來說相當友善。

座高僅782mm,可增加雙腳接觸地面的面積。

Suzuki GSX-R150

最後來到Suzuki GSX-R150小阿魯,與前面三台車相比,小阿魯的尺寸稍微小了一點,正立式前叉也只有31mm,後避震則是Showa製單槍多連桿,在設定上比起其他車款來的軟,整體更偏舒適取向;碟盤為290mm碟配單向雙活塞卡鉗,後輪則是187mm碟盤配單活塞卡鉗,當然也配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。

後避震器為Showa製,具備多連桿結構。
前煞車為290mm浪花碟配上單向雙活塞卡鉗。

小阿魯使用了輕量化鋼管車架,1,300短軸距配上90/130的前後輪寬度,在轉向靈活度的表現上可圈可點,座高也只有785mm,整體的設定相當好親近。

轉向靈活是小阿魯的強項。
座高為785mm且坐墊相當瘦窄,置腳性佳。

騎起來的爽度也很重要!

如果你並非跑格本色派,而是以配備豐富度和CP值做為考量,那每台車的特色配備比較就很重要了,R15車系都擁有VVA可變汽門技術和輔助滑動式離合器,V4更多了TCS循跡系統、進檔快排、LED魚眼頭燈和可顯示單圈成績、連結手機的數位儀表板;CBR150R同樣也配有滑離;小阿魯GSX-R150雖然缺少上述配備,但也有著獨特的免鑰匙啟動系統和一鍵啟動智能開關,就看你對於配備的要求有多高了。

R15 V4標配TCS循跡防滑,能防止後輪失去抓地力而滑動的危險產生。
進檔快排也是R15 V4的配備之一。
俗稱口球的魚眼LED頭燈位於進氣道內。
R15 V4的儀表能連接手機顯示通話和來電提醒,同時配有單圈計時功能。
小阿魯的免鑰匙啟動系統,讓你鑰匙放在口袋就能直接發動車輛。
GSX-R150配有一鍵啟動智能開關,只需輕按下啟動鍵,啟動馬達將會自行運轉到啟動引擎為止。

買輕檔車當然要精打細算!

最後來到相當現實的價格,價錢最低者依序為Suzuki GSX-R150的133,000元、Yamaha YZF-R15 V3的135,000元、V4的價格介於142,000到150,000元之間、Honda CBR150R為183,000到188,000元,喜歡車款歸喜歡,還是得選擇符合自己財力的車款,搭配正確的理財觀念,或是配合車商提供的貸款方案,才能輕鬆地養起自己心愛的白牌仿賽車喔!

喜歡這樣的文章嗎?不妨持續追蹤HYMMOTO.TW,我們將繼續帶來報導!

同場加映:
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Line

再去看看更多文章:

查看
官方粉絲專頁

追蹤IG
獲取更多消息

洽詢官方LINE@

各式零件報價


推薦資訊
熱搜資訊
配備升級、更聰明的DCT!2025年式 FORZA 750媒體試駕會! 競速機器! Aprilia RS457 x Gears H2p高階全可調後避震 VR46限量版R1,你願意花多少錢帶回家? YAMAHA YZF-R1 VR46 特仕版發表 配備大升級還變便宜?! 2025年式Triumph Trident 660 正式登台! 全新配色!2025年式YAMAHA WR450 發表! 如何稱霸25年?!運動羊皇 YAMAHA TMAX歷代幾種演變剖析 挑戰2025年賽季! Ten Kate Racing車隊YAMAHA YZF-R9戰車正式發佈! 電動風鏡、加熱握把終於來了!2025 YAMAHA XMAX 300 小改款發表! 為什麼R9要沿用R6鑄鋁框,不用更輕的旋壓鑄造鋁框? 街道、賽道都支援!2025 YAMAHA MT09 x Akrapovic 全段排氣系統 中量滑胎新選擇!2025 KTM 390 SMC R規格正式公佈! 平面化設計!山葉發動機更改LOGO設計、推出紀念70週年LOGO 慶賀年度冠軍雙稱霸!SYM JET SL / SL+優惠五重送 2025 Honda Motorcycle Riders Challenge 乘風遊 車主專屬活動 即刻開跑 頂級全可調倒叉直接給你!PGO TIG DC版帥氣登場! 舒適與樂趣的平衡、這車比想像中更好玩!KYMCO X-TOWN ST250媒體試乘! 更舒適、更親民! 2025年Ducati Panigale V2 正式亮相! 滿足對速度的渴望!萬里長征美國鹽湖城! 【SYM-70周年鹽湖城挑戰計劃】 四缸狒狒!中量級四缸仿賽CFMOTO 500SR VOOM實車鑑賞、試乘心得! 改裝|車重狂砍8公斤!2024 Kawasaki ZX-6R 專用Akrapovic Racing Line全段排氣系統